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党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民俗风情

春分:日月阳阴两均天

发布时间:2024-03-20 来源:开封党史方志网 www.kfdsw.com 阅览49次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20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0度。今年春分的具体时间为3201106分。

“春分”之“分”,有着“平分”和“分界”之意。春分平分了春季,将春天一分为二,前为孟春,后为仲春。所以春分在古时又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同时,春分也是昼夜平分的日子,白天和黑夜各占十二小时,寓意着阴阳平衡,万物和谐共生。这种平衡与和谐,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理想状态。据元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明史·历一》:“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另董仲舒所作《春秋繁露》中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天波杨府盛开的玉兰花 杨世欣 摄

在自然界中,春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随着春分的到来,春天的气息愈发浓厚,气温逐渐回暖,冰雪消融,草木萌发,鸟语花香。春分时节,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感受春天的气息,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春分所“分”的,远不止昼夜长短和自然现象,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国传统风俗,一向注重节分。“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可擅祀。”古时人们会在春分日寅时举行祭祀太阳神的活动,曰“中和节”。早在周朝,春分就有祭日仪式,此俗历代相传。明清时期祭日仪式颇为隆重,皇帝多要亲自祭祀。除了庙堂之高,民间的春分日自古也有丰富多彩的趣味民俗活动。“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春分时节,中国民间有妇孺争放风筝的风俗,民谚有“吃了荠菜,百蔬不鲜”的说法。在岭南地区,“春分”有吃春菜的风俗。4000年前,中华民族先民就开始以此庆贺春天的来临,“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流传至今。这个中国习俗也早已传到国外,成为“世界游戏”,每到春分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游戏试验。

到了春分,春天已经走了一半,清明在望,古代文人大家笔下的春分便承载了留春不住带来的淡淡愁绪。“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徐铉在这首五律《春分日》里逼真地写出了思妇在春分日里的伤春情思,不加雕饰,却令人动容。崔融在《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诗云:“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明主阇难叫,孤臣逐未堪。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道出了一个游子的思乡情怀。

开封府梅花堂前的红梅 张克亮 摄

但更多的还是春日带来的温暖与力量。春分时节,街头巷尾尽是暖光,一年来最好的日子似乎都在这里。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在《踏莎行》中这样描写春分:“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寥寥数语,新燕百花之态跃然纸上。仿佛能看到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欧阳修《阮郎归》中的那一句“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则有一种在心底荡漾的、难以言传的喜悦。下一句“青梅如豆柳如眉”,更表露出一种春天特有的娇媚。

春,无论在谁的眼里,都是个明媚的字眼。春分至,春意渐浓,最是人间好时光。这时节,繁花似锦缎,春风拂人面,桃红李白迎春黄,古城开封换新装。

春已至,花已开,一切美好终将到来。在这充满希望的春日里,愿你不负春光,奋发有为!

(编研四科供稿)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