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党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方志研究

牢固树立“四实”意识 不断提升二轮志书质量

发布时间:2017-03-02 来源: 曹景宪 阅览59次


曹景宪

 

    中国历史上,自隋、唐确立史志官修制度以来,历代都把修志作为一项官职、官责。改革开放以后,编纂地方志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浩大工程,举国上下先后兴起了编纂第一、二轮方志的热潮。进入新世纪,全国已编纂出省、市(地)、县(市、区)志书约6000余种。目前,全市进入了第二轮修志工作的收尾阶段。有人评价二轮修志工作为成果丰硕、问题不少,通过参加几部县志稿的评审,笔者深有同感。对志书编纂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常识性错误多、低级错误多的不良现象,笔者经过认真思考,认为根源还是修志者没有认真对待,态度不实所引起的。二轮志书编纂中,必须牢固树立“四实”意识,编纂出高质量的志书。

 

    一、踏实

    踏实,就是踏踏实实,按要求来,按程序来。一部志书出版后,内容多处失实,差错很多,漏洞百出,这样的志书绝对起不到“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为了抢时间出书,不按修志程序走,必然无法保证志书质量,使之后患无穷。为此,要保证志书质量,务必要认真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力避一些常识性错误和低级错误。

 

    某县二轮志书评审会上,有位老同志与笔者交流时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笔者有幸参与一、二轮修志,深有感触,艰辛自知。在首轮《开封市志》第六册三十六卷第二章姓氏编纂中,一个极少见的姓氏在手抄稿上无法辨认,而初写者早已过世,笔者费尽周折,多方求证,始终没有查证出该姓氏的确切写法,最后只能用可能性最大的字代替。这是难,确实难,因为受条件制约,无法辨认,也无从考证,但是解决常识性错误不能认为是困难。编纂志书,首先需要认真学习一些重要的法规文件,比如《地方志书质量规定》、《河南省第二届三级志书行文规范》、《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等。通过学习这些法规性文件,便可避免犯很多常识性错误。如:《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五章记述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图片主题明确,图像清晰,注明时间、地点、事物、需要注明的人物的位置及时任职务等。但不少县区志稿中都存在图片主题不鲜明的现象,体现不出特色。《规定》第三章第十一条第五部分第二款对地图的规定:卷首插图包括本行政区域位置图、地形图、行政区划图、交通图等;地图采用国家测绘部门绘制或者审定的地图;地形图可视情而定;要有制图单位,制图时间。部分县区志稿并没有这样去做的。以上这些现象均是志书编纂者没有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的表现。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提高志书质量是地方志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也许在很多人眼中,以上都是些小问题。小问题的存在说明了地方志工作者的不踏实、不认真。这些问题解决起来不难,关键就在于修志工作者能不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去干好修志工作。

二、真实

    志书的价值在于真实。从古到今,从大家到小家,对此都有论述。笔者认为,一部资料不实、数据不准、褒贬有私、是非不明的志书,即便体例科学、编排严谨、文字流畅、装帧精美,虽不能说是“废书”,也是价值不高,起不了多大作用,势必打击地方志工作者的热情。

 

    保证志书资料真实,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志书中的重要资料,人名、地名、时间、数据、引文等,都要尽量考订核实;第二,在志书中褒贬一定要得当,不能感情用事;第三,数据要以统计部门为准,不同地方出现的同一数字一定要对比清楚,总数与部分数字一定要核实清。第四,志书中文字表述要精炼、准确、通顺、朴实,不滥用形容词,能少用一字、词尽量少用,尽量做到“多一字则繁,少一字则残”,力求“文约事丰”。

 

    三、翔实

    一部志书,只有内容翔实,才能称其为资料性强。一是地方特色要翔实。地方特色很重要,没有地方特色,就不能称其为“地方志”。二是内容要翔实。资料失真是志书的大忌,同样,资料失全也是志书的缺陷。修志工作的全过程,无不是围绕力求内容全面、系统下功夫,按照横排不缺主项的要求,应检查是否有缺项;按照竖写顺序,应检查是否严重断线;按照把握的各类要素,应检查是否有遗漏;对有头无尾、有尾无头,或有因无果、有果无因等缺漏之处,应想法补充,保证内容翔实。三是记述要翔实。地方志的编纂很容易,就是围绕“横排竖写,述而不论”的八字要诀。《规定》是12个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述而不论。相比之下,县区志书编纂显得比较轻率。县区志稿评审会上发现,个别志稿竖写比横排问题更多。竖写问题有三种:一是两张皮,只有上下限内容,没有过程的记述,只反映事物上下限年代、数量的变化;二是非纵向的总结式记述,只记述上下限时间内的总数;三是资料堆砌的流水账。如何做好竖写?笔者认为就要找一点一段。点,就是变化点,转折点;段,就是前后段,阶段。同时,还要把握重点的内容。重点内容就是序言、彩页地图、凡例、概述、大事记、工业、人物、索引等。序在印书前都可以改,凡例可以参照外地已出版的志书。较头疼的是工业,大部分县志,农业比商业写得好,商业比工业写得好,这个问题,就是资料收集不全,或者没有有效整合资料,导致内容不翔实。要想编纂出内容翔实的志书,就得在材料收集工作中下功夫,在在尽量多材料的基础上编纂出内容丰富的志书。

 

    四、落实

    抓落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学会抓落实,是一种政治素质,一种思想境界,也是一种领导责任,更是一种工作水平。所有的任务,如果不落实便是一句空话,抓落实才是根本。众所周知的职场培训师、企业管理咨询师施伟德先生,所著的《关键在于落实》,借助大量的现实案例诠释了落实的核心意义和重要性,提示了落实不力带来的危害,探寻了落实不力的根源,并为有效落实提供了建设性意见。所有的地方志工作者可以认真阅读思考,相信或多或少地会对工作有所启发。

关于如何抓落实,笔者认为:第一,在写稿、成稿、出书上,各县区要认真总结培训会、志书评审会的内容,把各种意见分门别类,加以归纳,认真学习讨论,深入细致地判断各类意见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形成总结式文字,并合理运用到工作中去;第二,在分头把关的基础上,各县区要确定专人,最好是主要负责人,要将志稿至少通读一遍。通读之前或之中,认真学习有关的规定文件和评审会总结,能修改的要当场修改,不能修改的要确定专人补充资料,或重写。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