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党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方志研究

第二轮续志若干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6-06 来源:中国方志网 阅览78次

内容提要:通过对四川、河南、福建、河北、浙江等省修志工作的调研,结合各地修志工作的先进经验,笔者撰写了这篇论文。文章主要从续志业务、续志工作组织管理两个方面提出第二轮修志工作需要重视的一些问题,并概括的谈了谈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关键词:第二轮修志续志业务续志工作组织

首轮修志基本结束,各修志单位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对首轮修志总结、反思,并对第二轮修志的试点单位进行实际考察、调研,笔者发现,第二轮修志过程中,一些问题相当重要,需要特别加以申明与强调,也应该引起各级修志单位的广泛注意与明确重视。

一、续志具体业务方面的问题

(一)续志定位与续修的指导思想。

续志应该首先定位于编出高质量的地方志书。李铁映同志曾指出,“要编纂具有很高学术水平和重要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志书”。志书要注意质量,质量问题是关系到志书及方志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必须保证志书的质量与档次,质量是志书的生命。保证志书的质量,必须对志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志书不仅是资料大全,是百科全书,更是具有独特体例的著述,是具有重要文化学术价值的地情书;志书应该是综合、宏观的独家资料库。首轮修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编出了一些优秀的佳作。但是,与传统旧方志的编写相比,我们处于一个不停更变的新时代,人们接受、获得资料的途径空前增多,档案、统计等部门甚至能够提供更准确、及时的新资料,新方志如果仅仅停留在初级材料的组合与加工上,或者是将档案、统计部门的数据、资料进行简单的转抄、再录,那么,志书的质量肯定也不会太高,志书的独特性就难以得到显示,志书的价值也难以体现。对数据、资料有所需求的部门、个人,肯定会选择档案、统计等提供的材料,而不会将目光投向志书。如此,辛苦编出的志书可能会无人问津,方志部门、方志事业的存在与发展势必会受到影响与冲击。1]

同时,新一轮志书的续修,必须有先进的思想作指导。与第一轮续修相比,新一轮续志工作更应有更新的高度。首先,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原则的同时,要吸纳“三个代表”等时代先进思想作指导。其次,续修工作要具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要解放思想,充分借鉴古代及首轮修志工作的优秀经验与成果。第三,新一轮续志应该顺应时代的新要求,根据日益涌现的新生事物,在具体工作中积极创新,编纂出符合时代与历史要求的新颖的志书。

二、关于志书反映内容的思考

毋庸置疑,新一轮志书应该坚持历代志书编纂的一些共性原则,即志书应该全面、充实、客观、公正、准确的反映地方社会的各个方面。与此同时,新一轮志书更应该体现人文精神,体现新时代科技的进步,反映当下先进的文化,倡导优秀的地方传统,支持经济与社会的持续与平衡发展,加大环境保护意识宣传的力度,甚至应该在客观记录事实的同时,表现一定的忧患深思。志书既要记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与成绩,也要记录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曲折、坎坷、过失、教训与错误。

笔者以为,在反映方法与反映效果上,志书应该深入的反映问题,要揭示问题的内核与本质。志书不仅应该集纂地情资料,更应该反映事物内部变化的过程。不仅要反映社会面貌,更应该多层次、立体的、深入的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全貌。志书要克服反映问题的平淡肤浅,应该处理好各个方面的问题,尤其要处理好目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

(一)、深入、细致的反映改革开放。新一轮志书横跨的时限,正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巨大变化的时期。改革是这一时期的主题。志书要记录整个改革的全过程,要全方位、深层次、动态的反映改革。既要从宏观上把握改革的主要脉搏,写好改革的主要方面,也要深入到具体的微观领域,公正、准确的写出改革中所有动态的变化情况。在经济改革方面,要着重突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所呈现的经济多元化格局,及形成如此格局的具体过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志书应该充分、准确的反映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大局中的地位转化、发展态势、社会作用等。在社会变革方面,志书应该积极反映改革以来,城乡社会形态的良性转化,也应该记录下来经济发展情况下,社会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良现象与隐忧问题,甚至应该记录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等。如何恰当的反映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些负面情况,包括腐败、失业、“三农”、国企转制、社会保障、劳资关系、精神危机等,也是新一轮修志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以农村问题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迅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部分地区一切以经济为主,一切“向钱看”的做法,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导致一些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如农村打工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由打工引起的农村社会中出现的“三八六一九九”现象2],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很多,如农村家庭的正常生活,民工孩子的教育,等等。如果再作更深的审察,外出打工挣钱,节日回家消费,这不仅打破了农村社会的传统生活模式,也深深的影响到人们的内在心理。传统淳朴、厚道的民风有了改变,新的问题增多了,如坑蒙拐骗、偷窃抢劫等。农村的社会治安状况有所下降。以上所举仅为农村问题的冰山一角。志书在记述农村问题说,要深入反映城乡社会模式转化的具体时间、细微方面,要反映改革带来的社会心理变化。

改革开放涉及国家、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志书在记述时,要注意集中记述与分散记述相结合,集中强调固然不可缺少,具体细类中的记述也不应该完全略去。

2、志书应记述人民群众的具体情况,避免仅仅记述部门工作情况。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状况是志书所要反映的主体。多数志书在记述这一部分内容时存在着单纯列举数字、记述平面化、记述缺乏层次感、记述侧重部门工作情况而缺乏人民群众的真实情况等各种问题。志书应该克服上述问题,通过数字的变化与对比,写出人民群众生活的动态变化过程。并且通过关键的数据,反映核心的、基本的问题,而不是为数据而列举数据;不仅要写正面的进步与发展,更应该写出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时期之间、各个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志书应该充分反映二十世纪末期经济及社会变化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的剧烈影响,写出信息化、科技化、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城乡居民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现象,并以此准确的反映这一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很多方志工作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如四川省志办市县处在审读市县志稿时,就曾将一些只记述部门工作情况,而未能反映人民生活的志稿打回,要求相应市县方志工作人员务必以群众为主体,真实的反映他们的生活情况。

此外,志书还应该反映弱势群体、边缘阶层,或正在走向边缘阶层的人民群众的真实面貌。这些人群也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缺乏对他们的记述的志书是不全面的。总之,对人民群众生活状况的记述尤其要加深力度,写出层次感,写出典型性,写出真实情况本身所具有的不完全规则的特点。

3、关于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记述的思考:

对志书所反映时代存在的一些新现象、热点现象,方志工作者大多主张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一些比较典型的、普遍的问题可以单列章目,加以强调、突出,如政治改革等;但也不能一刀切,应该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对待。对重大问题的记述既要遵守客观公正的史学原则,也要把握政治关。标准难以把握,或难以定位,而又十分重要、必须记述的内容,编撰工作者可以以报告的形式向相关上级部门请示,或与方志学者、专家商榷,得出一致可行的意见后再记录书写。

4、志书在重视物质形态内容记述的同时,决不能轻视,或忽视非物质形态内容的撰写。今天的志书再也不能象旧志那样,一志半人物,但也不能过于偏重经济指数、物质建设等内容的记述,忽视志书传承文明与文化的功能。方志本是传统文化与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修志是继承与弘扬民族精神财富的公共文化事业。因此,志书更应该整理、记录富有地方特色的精神、文化内容,并加以渲染、宣扬,达到开掘、保护、弘扬优秀文化遗产,移风易俗,促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目的。

(三)资料的收集与安排

志书的质量是志书的生命,而是否具有充分、全面、确切的资料又是一部志书是否成功的关键。首先,志书必须充分的占有资料。新形势下,各个部门、行业的变动情况比较复杂,相关单位、机构的调整幅度也比较大,要想获得充分准确的资料,必须改革原有的资料收集体制、收集方式。志书编纂者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各部门的资料,做到部门存在且有资料可以直接获得的,直接从该部门获取资料;该部门原有主管部门已经撤消或合并的,从其撤、并后的新属部门查找并获取资料;没有直接隶属部门的新兴产业、行业,如私营企业的资料,可以采用从相关行业主管单位获取,及调查研究获得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对于一些非常重要,而又无法直接通过相应部门获取资料的书写内容,方志部门应该根据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与搜集,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如果全面调查的难度太大,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或者依托行业代表企业调查的方式获得资料3]。其次,新志书中的资料应该避免简单堆积、肤浅类同、繁冗平淡、枯燥乏味等现象的出现,力求具有反映的深度、力度,具有典型性、时代性、新颖性、独到性、富趣性。最后,应该将初级资料进行加工,将之归纳、综合、分析,甚至包括调查报告,使之变成具有一定深度的高层次资料。要注意开发高层次信息,还要善于综合复杂的、零散的、个别的、孤立的的信息,发现其内部联系,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部,由具体到抽象,总结普遍性的现象与规律。总之,要注意将收集获得的资料合理、充分的利用起来,通过将之进行有序的排列、比较、归纳、总结,准确有力的反映时代的动态特点。

(四)关于体例的思考

根据新的内容要求,传统的方志体例应该与时俱进,继承创新。新方志体例应该不拘一格,允许各种形式的探索与实践。总的说来,章节体与条目体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章节体层层统属,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条理性;条目体直接明晰,归类灵活,文章洗练,便于检索。二者最好做到优势互补。方志部门应该鼓励在体例上大胆创新,志书的章节安排、是否运用“特载”、“专记”等,都可以根据情况,合理安排。

第一轮修志,从宏观上审视,主要有三种结构形式,即大篇体、中篇体、小篇体,三种结构形式各有所长。新志的续修应该选择哪种结构形式,志书编纂者应该在坚持“以事为类,类为一志”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编纂的实际,勇敢创新,制定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及志书编纂要求的体例结构。

(五)、篇目安排及体裁

志书的篇目设置应注意科学分类,各篇之间、篇章与下属各层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准确、适当。层次划分要得当,防止过多虚设层次、层次设置过于不均的现象出现。同时,篇目、层次的设计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地方特点。对于新时代出现的一些典型现象与情况,及地方独有的特殊内容,志书可以将之单独另列,或提升其层次级别,加以强调与突出。新的志书不应该采用绝对平分均摊的篇目设计思想,该强调的重点,一定要强调;该突出的部分,一定要施以浓墨重彩。

在体裁上,志书要顺应时代变化的潮流,适当增加图片、表、调查报告、个案分析、学术论文等体裁。志书应该写好概述、前言及后序等部分。

(六)、志书的书写

志书的书写主要应注意两个问题,即详略问题与可读性问题。新志书是对前志的续修,一些静态部类的内容在前志中已经详细记载,短期内也不可能发生质的变化,因此,新志应将之略写。至于那些与国家、社会、人民紧密相关的动态的、易于变化的部类,新志书应该详写,重写。志书的语言要有可读性。志书要做到博而精,博而美。“看似平常最奇崛”,志书的语言要准确、生动,要反复锤炼,要禁得起推敲,要做到平中见奇。同时,志书的语言要简明、洁净、规范,应该尽量避免空话、套话,避免病句、错别字,避免主观评论与断言。整部志书的语言风格应该保持统一性。此外,应该尽量避免将志书写成资料汇编,或工作报告等。

(七)志书编纂的步骤与方法

首轮修志,各方志部门主要采用“三步成志”的编纂机制,及“众手成志”的方法。该机制的最大缺陷是耗时过长,相应的导致经费、人力的多余耗费。新一轮续志,各级地方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两步成志”等新的编纂机制。所谓“两步成志”,即在方志部门的管理与指导下,各个部类相应单位按时、按量、保质完成初步志稿的撰写任务,再由方志部门主持总纂成书。这样,可以避免部门志现象的出现。各级修志部门、单位应该积极开拓新的编修方式与方法。各方志部门应该尽量吸纳修志专家、学者参加修志工作,也可以采用“众手成志”与“专家修志”相结合的方法;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适当采用课题制、“专家修志”等方法。

二、关于新一轮修志的组织管理

(一)、对各级方志部门来讲,首先要落实“一拉入”、“五到位”。志书的编纂是各级地方政府的官职、官责,志书的编纂离不开他们的具体支持与指导。其中,领导到位最为重要,所以,各级地方志部门不能抱着等待、观望的态度,应该主动与当地政府领导沟通,确保政府在机构、人员、经费上的足够支持。

(二)、各级地方志工作部门应该组织一个团结、稳定、富有凝聚力的续志领导班子。在领导班子的组织与领导之下,具体负责编修业务的工作班子才能集中精力,编纂出精品志书。

(三)、各级地方志工作部门应该制定具体、详细的续修志书的工作计划。省级部门要做好全省续修的全盘规划与方案,明确续修的职责与分工。地(市)、县则在省级部门的规划下制定各自的续修计划。各级续修方案与计划都应该经由广泛、充分的研究与论证,要切实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符合志书的编纂规律。各级地方志部门还应该紧抓规划与计划的落实,保证续修工作井然有序的展开。

(四)、做好续修试点工作,掌握工作节奏,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选择试点单位,要着重考察该单位的领导班子是否得力,政府主管领导是否重视,修志基础是否厚实,修志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否过硬,修志人员是否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修志经费是否充足等。试点单位的遴选在精而不在多。各省应该在抓好续修试点单位的前提下,按照预先的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渐展开新一轮续修工作;没有充分准备的基本,切忌全面铺开续修工作。做好续修试点工作,带动全面,有计划的展开续修进程是保证志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提高队伍素质,认真培训续修工作人员,要求续修人员持证上岗。志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人,修志人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与专精的业务修养,并且要热爱修志事业。培训工作要结合实际,可与建立业务上岗的体系结合起来;还要与学术研讨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确实提高修志队伍的职业素养与理论素养。同时,省、市等各级培训工作的重点要有所不同,避免重复培训,避免没有实效的培训。总之,切实抓好培训工作,才能确保修志队伍具备必要的业务素质,保证修志队伍持续、稳定的存在与发展。此外,各级地方志工作部门应该注意方志队伍的梯队建设,争取形成修志队伍老、中、青结合的良性格局。续修队伍要吸收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方志工作者,续修工作要争取社会各界专家、学者、贤达的支持与帮助。

(六)、加强监督,严密制度,建立定期的督查、视察制度,保证续修工作切实有形的前进。各级地方志工作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检查、督促的制度,定期评审,奖优罚劣,宣扬续修工作中积极正面的人物与事迹,调动续修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宣传奉献精神的同时,对续修工作人员的奖励尽量要与政府人事部门的相应政策挂钩,让先进工作人员能够获得经济实惠的嘉奖。续修工作的督察与检查工作要适时、适量,过滥的检查往往使续修工作流于形式,过多的督查则易于使续修的进度过分加快,不利于保持志书的质量。

(七)、建立续志工作的质量责任制度。从志稿撰写,到志稿评议、三级审议、审查验收、出版校对,将志书的质量层层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与该责任人签定明确的责任书,强化续修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各级地方志工作部门还可以在修志编纂条例,或守则的基础上,创立一套关于志书质量的、科学合理的量化评审标准,让续修人员有据可依,确保续修质量有据可审。

(八)、修志不能仅仅依靠方志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大量的工作还得依赖其他部门的支持,因此,地方志工作人员不仅要演好方志编纂者的角色,还应该担负起续志工作中常有的交流、沟通、协调任务。各方志部门要以组织者的角色,做好与各级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有效的指导其他单位、机构参与续修工作,促使他们认真完成续修工作。

(九)、新一轮修志应该尽可能的利用先进的编纂手段与设备。各地方志工作部门应该采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进行编纂工作。志书编纂过程中资料的搜集、整理、编排;志书的撰写、修改、总纂等都可以通过电脑完成。为此,修志工作人员应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尽可能熟练的使用电脑。同时,电脑也可以帮助续修工作人员交流经验,探讨得失。有条件的单位,应该将续修工作网络化,将志书电子化。

(十)、新一轮所修志书要本着服务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原则,为地方发展作出实际贡献。首先,修志工作人员在编纂新志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志书的具体实用性。志书的编纂、出版要围绕“实用”展开。其次,志书的内容与形式都要与方便实用的目的相符。志书不必一味追求字数多、卷幅大,其卷数与分册要适量,以便人们购买、使用、收藏。志书出版后,方志部门要做好宣传与推销工作,确保志书能够顺利销售,广泛流通,及时的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等。

(十一)、志书的出版是续修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志书出版前需要反复、认真的校对,要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的相关规定,要尽量杜绝重大失误的出现。志书出版后,方志部门除了要做好销售工作,更应该注意志书的知识产权的问题。志书的产权属于该书的编纂组织单位。编纂单位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



1]此段论述可参见王广才《拜读〈白城志〉所想到的》(收入2004年秦皇岛修志工作会议论文集)等文章。

2]这是形容当今农村社会现象的一句常见的话语,三八指妇女,六一指儿童,九九指老人,因为青壮年男子大都出外打工,以至村里只有妇女、儿童、老人留守。

3]据秦皇岛市志办齐家璐主任介绍,对一些必须调查以获得资料的行业,他们往往先从该行业中选取经营规模最大、经营时间较长的一家企业调查,通过总结该企业发展过程与状况的各种数据与资料,基本厘定该行业的发展情况。

    (作者:程方勇)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