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党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人文街巷

说说开封的老街——右司官口街

发布时间:2017-03-28 来源:开封党史方志网 www.kfdsw.com 阅览37次

    右司官口街在开封市区北部,南北走向,北起东棚板街和西棚板街接口处,与北道门街南口相对,南止文庙街东口和双龙巷街西口,与北兴街(该街于2006年并入解放路右司官口段)北口相接,长240米。街东侧接联合街,西侧通老河厅街。相传,清代布政司(藩台衙门)的捕厅(俗称右司馆)设于该街南口东侧(双龙巷街西口),故名右司馆街,后称右司官口街。民国时期曾为共和路一段,后复称原名。

    这段文字系本人在《开封市地名志》(2000年)中所写,因当时查不到更多的历史资料,但总感到没有说清该街名的来历。2008年吴凯先生在《汴梁晚报》发表文章并在《开封胡同与角巷》一书中对这段文字中的名称来历加以引用和发挥推论,使人看后感到还是未能真正说清右司官口街的名称来历。

    吴凯先生写道:“可如今又出现了个‘右司’,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也很平常,让我们面向北方,也就是衙门口的方向看,藩司——也就是东司在右侧,臬司——西司在左侧,故藩司,东司就又有了‘右司’的别称。但这只是个例,至今还未听说有西司是左司之说。明白了右司的所指,紧接着要说的是这个‘官’字。这个‘官’是‘馆’字之误,这道街曾名右司馆街即是证明。不过这个‘馆’,虽然确实也是个住人的地方,却既不是宾馆,也不是旅馆,而是布政使署下属捕厅临时拘押人犯的地方,这就是‘右司馆’—— ‘右司官’的全部含义和来由。该‘馆’——河南布政司捕厅原设在今右司官口街南端东侧,亦即今双龙巷街西口处,故在‘右司官’之后又加了一个口字,成为右司官口。原馆早已无存,却留下了右司馆、右司官、右司官口这一段史话。”

    右司官口街在清代所设的捕厅到底是什么机构,布政司下属是否设有捕厅?很值得推敲。以往相传的右司官口的名称来历有必要进一步考证。

    布政司是什么机构?管理什么?布政司,全称为承宣布政使司,为明清两朝的地方行政机关,前身为元朝的行中书省,意义取自“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

    明朝时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其辖区是国家一级行政区。布政使,即一级行政区最高行政长官。而一省之刑名、军事则分别由提刑按察使司与都指挥使司管辖。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合称为“三司”,皆为省级行政区最高机关;三司首长同秩同阶从二品。清朝沿袭明制,保留各承宣布政使司,但布政使司辖区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的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等,对各府县进行沟通督抚。由此看,布政司不管捕厅,其内设机构也没有捕厅。

    清代曾设有督捕厅,简称捕厅,是掌管缉捕八旗及各省驻防逃亡者的机构。设在开封的捕厅,应是清军御史察院或清军察院署的下属机构或内设机构。在这里,“清军”的含义是清理军籍或兵役管理。明代实行世籍兵制,后期虽出现招募制,但只是补兵源之不足,仍以世籍为主。军籍与民籍不得相混。发配罪犯为兵,是明代的兵源之一。由于军士大量逃亡以及死亡老疾,使卫所缺员,而建立根捕、勾补、清军制度。根捕,即捉拿逃亡军士;勾补,即军士死亡或老疾,由户丁补役;清军,即由清军御史及清军官定期清理军籍户口,检查落实根捕、勾补事项。清初的清军御史察院也应是沿袭明代“清军”体制,但管理方式有很大不同。清代,清兵以八旗兵、绿营兵为主,虽有所添减,但设有定额。八旗子弟以当兵为业,领取钱粮,养赡家庭。为照顾八旗,尤其是满洲人,特在正规兵士之外设有养育兵。随着八旗人口的繁衍与老化,兵缺也随之增加。八旗兵的拔补有一定要求,错误拔补或徇情、失察,其经手及主管官员要受处分。绿营兵实行招募制,设定录用资格,要求秉公选取。作弊及失察者也要受处分。防军、乡兵也是招募制,但不设常额。

    设在开封的清军御史察院,见《开封府志》(康熙三十四年)(市史志办整理本)记载:“清军御史察院,旧在布政司东。今废。”清光绪年间《祥符县志》第九卷记载:“清军察院署,裁,旧在布政使署东,今淤。”“裁”是指撤销的意思,原来有这个部门,已经撤销。“淤”是指淹没,开封城在清道光年间又遭遇到黄河水患,大水灌城,清军察院署的旧址就不存在了。

    右司官口街的地名来历是什么?右司,不是按方向分左右,而是布政司内的分工区别。在宋朝就有左、右司之分,尚书省所辖六部二十四司,分属左司和右司,左司掌管吏部(下辖司封、司勋、考功)、户部(下辖度支、金部、仓部)、礼部(下辖祠部、主客、膳部);右司掌管兵部(下辖职方、驾部、库部)、刑部(下辖都官、比部、司门)、工部(下辖屯田、虞部、水部)。左、右司各设郎中1人、员外郎1人。清代,作为省级地方政府的布政司其内部职能也有类似之分,设左、右承宣布政使各一人。开封作为省城,关于布政司下设左、右布政使司,志书有记载。《开封府志》(康熙三十四年)(市史志办整理本)记载:“承宣布政使司,旧在按察司东。明末,河水没,驻节杞县。国朝康熙二年(1663年)左布政使徐化成改建今署(现今汴京饭店地址),右布政使司在布政使司(今汴京饭店位置)东北。康熙二年(1663年)右布政使郎(未标人名)创建。今官裁,废为公馆。”由此可见,右司官口街的“右司”二字是指右布政使司的官署地点,乃今汴京饭店后面的东北处、双龙巷西口以北的路东位置。

    在“右司”裁去后,其地址成为“公馆”,初称右司馆街,演变为右司官街,“官”是“馆”的同音字,也很正常,因“右司”本来就是官署。至于“口”字,因右司地处该街南口路东,又称右司官口。右司官口街的街名来历,可以说是该街有右布政使司这个官署,故名。不是因有捕厅而得名,捕厅只是临近右司,但不等同于右司。该街名沿用至2006年,在北门至火车站道路更名时,改称解放路右司官口段,但许多开封人在口头上仍称右司官口街。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