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党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民俗风情

第一楼

发布时间:2017-03-07 来源:《开封市志》 阅览36次

“提起一缕线,放下一蒲团,皮像菊花芯,馅似玫瑰瓣。”这是人们对开封第一楼小笼包子的赞誉。开封市民及来开封观光的中外宾客无不以品尝开封第一楼小笼包子为乐事。

第一楼的小笼灌汤包子,源于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据《东京梦华录》载,当时称之为“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号称“在京第一”。第一楼小笼包子创始人为开封包子名师黄继善。黄继善于1922年在山货店街路东,创建第一点心馆,取意为在京第一。1933年,迁至山货店街南头路东的一座小楼,改字号为第一楼点心馆。因为第一楼点心馆主营包子而且别具风味,群众习惯称之为第一楼包子馆。  

第一楼小笼包子之所以久盛不衰,和创始人黄继善锐意改革、严格治馆是分不开的。他要求“原料要上等,配方要合理,操作要细致,质量要保持,经营要认真”。根据黄继善的要求,第一楼的小笼灌汤包子用料考究,制艺精湛,具有“皮薄馅多、灌汤流油、肥而不腻、软嫩鲜香”的风味特色,以及“提起像灯笼,放下似菊花”的形状美,堪称“神州膳食一绝”。 

建国初,第一楼点心馆实行了公私合营。1957年迁至繁华的寺后街,更名为第一楼包子馆。1966年更名为向阳包子馆,1978年恢复为第一楼包子馆。20世纪80年代,“第一楼”通过扩大规模,增添设备,充实人员,使生意复兴。1985年,该店有餐厅3个,雅座单间3个,可容纳300人同时就餐,共有职工50人。1990年,迁至寺后街西端路南楼内,主体两层,营业面积1450平方米。1994年,因城区建设改造,原址被拆。“第一楼”适时采取分散经营措施,先后在市区开设了五家分店。1997年,在寺后街原址上新建的“第一楼”总部五层大楼落成,是年12月28日,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庆典,开封第一楼集团有限公司也于同日挂牌。在此前后,“第一楼”在产品改进、提高经营特色、建立分支机构等方面有较大进步。重点发展了“小笼包子宴”和“速冻包子”。“小笼包子宴”又称“什锦风味包子宴”,以馅料的不同分为鸡丁、笋丁、韭菜头、鱼仁、虾仁、山楂、三鲜、南荠、麻辣和灌汤十大风味,特色鲜明,吸引了许多中外食客慕名而至。 

“第一楼”新楼营业面积近5000平方米,可容纳千余人同时就餐,是一家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综合性服务场所。一楼大厅宽敞明亮,富丽堂皇,环境舒适,大众消费,歌舞伴餐;二楼设中、高档雅间,各具特色;三楼汴京八景厅匠心独具,引人入胜;五楼的“楼中楼”高雅豪华,贵宾消费。

新中国建立以来,开封“第一楼”先后获得许多荣誉。1959年,经全省饮食“大比武”筛选,第一楼小笼包子在全国财贸战线“群英会”上初次亮相,获得好评;同年在中央“郑州会议”期间,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誉;1964年和1978年第一楼小笼包子被评为开封市“名产风味小吃”;1978年“第一楼”受到国家商业部的嘉奖;1982年获国家商业部先进企业称号;1989年在全国53家店馆经营的各类包子比赛中,第一楼小笼包子被评为商业部“优质产品”,荣获“金鼎奖”;1990年全国27个大中城市的100多家名店在杭州竞赛,第一楼小笼包子获“天下第一包”的赞誉;1991年“第一楼”应邀进京献艺,国务委员李铁映即席写下“天下第一楼”五个大字;1992年11月“第一楼”小笼包子在国家工商业行政管理局登记以“第一楼”为注册商标;1994年第一楼小笼包子被评为“河南省名特食品”;1996年2月在河南省著名商标评选活动中,“第一楼”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8月国家国内贸易部认证“第一楼”为“中华老字号”,是年“第一楼”无形资产评估价值为2400万元;1997年12月第一楼小笼子包子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1999年1月“第一楼”被国家国内贸易局认定为“国家特级酒家”;2000年2月第一楼小笼子包子被国家国内贸易局认定为“中国名点”。“第一楼”还是国家认定的“中华餐饮名店”及全国餐饮业500强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楼”以“立足本市、延伸省内、辐射全国、走出国门”为宗旨,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已在北京、大连、石家庄、沧州、太原、哈尔滨、沈阳、昆明、徐州、宝鸡以及省内的郑州、新乡、安阳、濮阳、焦作、洛阳、商丘、济源、荥阳等城市,开办了多家特许连锁店。

2003年,“第一楼”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国有股份退出,8月16日新成立的开封市第一楼有限责任公司挂牌运营。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