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党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艺术

先秦时期开封文学创作

发布时间:2017-03-20 来源:《开封地方文化全书》 阅览29次

古都开封,其文学发展,如漫长的历史一样,有其辉煌悠久的历程。

开封地处中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活跃场所,而且几度成为五帝时期、夏王朝、商王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在长期社会活动中,人们所进行的口头文学创作最终在《诗经》中得以体现。

《诗经》中十五“国风”有“卫风”、“郑风”和“魏风”。春秋战国时期,开封先后为卫国重镇、郑国重镇和魏国国都。而“卫风”、“郑风”和“魏风”中的诗正是当时开封一带民情社风的真实写照。在残酷的奴隶制度下,诸侯血腥争夺战争此消彼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由此产生了对统治者的仇视和反抗。《诗经》中的“风”正是这种仇视和反抗的文学体现,如“魏风”中的《伐檀》,“郑风”中的《遵大路》、《溱洧》、《萚兮》、《狡童》、《褰裳》和《出其东门》等诗歌,揭露痛斥了剥削者的荒淫无道,倾诉了人们喜怒哀乐的心情,为该时期开封诗歌作品的代表。

散文是伴随着甲骨文的出现而诞生的,随着书写文字材料由最初的甲骨到竹简,由竹简而棉帛,散文的容量和篇幅也分别得以丰富和扩大。在这方面开封人大显身手,商朝一代名相伊尹撰写《伊尹》凡五十篇 ;春秋战国时期徐子撰写《徐子》凡四十二篇;尉缭作《尉缭子》五卷三十一篇、《武经》;李悝著《法经》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战国后期魏国人所撰写的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亦称《古书纪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通史性质的著作,该书记叙从夏代到魏襄王二年的历史,因原本写于竹简而得名。该书久埋地下,西晋初年,在汲郡魏襄王墓中发现,同时出土的还有石申著的《天文》8 卷。这些均系该时代开封地区的散文代表作。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