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党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艺术

开封古代书法

发布时间:2017-03-07 来源:《开封地方文化全书》 阅览67次

开封是闻名遐迩的古都,在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中,蕴含着浓郁、深厚的书法艺术历史传统。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开封数次成为全国书法艺术中心,在中原大地则一直居于领率群伦的重要地位。

根植于深厚历史渊源中的开封书法史,其发展的大概脉络如下:

开封城北约十公里处,迄今尚有古时期仓颉造字台遗址。轩辕黄帝于涿鹿之野,擒杀蚩尤后,诸侯尊为天子。命仓颉为史,始制六书。《说文序》记载:仓颉,古之始造文字者。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跡,之文理可相異也,初造书契。这种古书记载,说明了中华民族文字的形成即在开封。目前书法界习书之籀书即源于此。

汉朝时期的开封人蔡邕,堪称国手。他是汉碑艺术的集大成者。蔡邕,参与编纂国史《后汉书》,熹平四年(175年)受命校定六经文字,用篆隶体书写,镌碑立于太学之侧(即后世所传“熹平石经”),学者均以此纠正当世文字流传之误。“熹平石经”被后代奉为书法瑰宝。蔡邕所创“飞白”书体为后代书法界推崇。其碑铭流传极广。蔡琰,字文姬,蔡邕之女。幼受其父家教,博学多识,精通音律,擅长书法,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也是中国书法史上女书法家之一。

三国时期的开封人阮籍与其侄阮咸,不但是著名文学家,亦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大家。阮籍,其不但文学著作颇丰,而且有书法《达生编》(大阮)传世。阮咸,阮籍之侄,有《晋七贤帖》(小阮)传世。南朝的江淹和毛喜都有书论文章和书法手迹传世。北魏时期,郑道昭被誉为“北朝书圣”,与南方的王羲之齐名。江式和郑述祖,亦以精湛的书法艺术名噪北朝。

唐朝时期,蔡知君,善楷工隶,享誉天下;郑余庆有《武就碑》、《樊译神道碑》传世。

北宋时期,国都东京(开封),在帝王和达官贵人喜好的推波助澜下,书法艺术高度发展。名满天下的宋四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其主要书法实践都是在开封进行的。宋徽宗赵佶,法唐朝褚薜稷,独创“瘦金体”而为一派宗师。书法由殷商甲骨、两周金文、秦篆、汉隶、晋帖、北碑、唐楷发展演变,到北宋时书体已经完备,宋朝庆历、熙丰年间,政局长期稳定,统治阶级内部革新运动兴起,书法领域中,亦受变革影响,出现了追求新意的思想,出现了“尚意”的时代风格。“宋四家”代表了北宋书法的成就,即后人评论:“苏蕴籍,黄流丽,米峭拔,而蔡浑厚”。他们虽然皆有独特风格,但重意趣神韵是这一时期书法创作的共同倾向。北宋时期极重视阁帖及书学研究。宋廷遣吏四处购摹古代遗墨。淳化三年(992年),命翰林侍书王著编辑历代名帖,摹勒于禁中,用澄心堂纸精拓装裱成册,凡大臣登二府者赐给一部,称为《淳化阁帖》,阁帖从上古仓颉至唐代共收入103名书法家420帖,被后代奉为“法帖之祖”。北宋时期亦法重书学论著,米芾有《海岳名言》、《书史》。自成体系的书学论著,当推朱长文的《墨池编》,内容分为字学、笔法、杂议、品藻、赞述、宝藏、碑刻、器用等八门。对书法家生平和作品的研究方面,《宣和书谱》是集大成者。宋徽宗赵佶颇重翰墨,营造宣和殿,贮藏内廷历代古物古迹,敕命大臣著录《宣和书谱》。后人曾说“书画古器,莫过于有宋徽宗”,其见于《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及《博古阁》者,可称极。北宋时期,与书法关系密切的金石学异军突起。“金”指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与乐器,即鼎钟; “石”指秦汉以后之碑碣石刻。集贤院学士刘敞学问渊博,“尝得先秦彝鼎数十,铭识奇奥,皆案而读之,因以考知三代制度尤珍惜之。”对金石的收集、著录、摹写、捶拓、考释、鉴别、评述的学术风气渐浓,逐渐形成一门新兴的学科——金石学。随之金石学著作出现。如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吕大的《宣和博古图》、王俅的《啸章集古录》、薜尚功的《历代钟鼎器款识法帖》、王厚之的《钟鼎款识》等。北宋金石学的大兴,对后代文字源流的研究,书法史的探讨、书法创作的继承革新、碑学的兴起,书法艺术的鉴赏、篆刻学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元、明两代,政治中心转移,开封文化显现凋零状态,但元朝的班惟志有《二体千文卷》传世,为当时沉寂的开封书坛增添了色彩。清代200余年间,中国出现了金农、郑板桥、邓石如、何绍基、吴昌硕等一大批开派宗主,各领风骚的书法巨匠。然而遗憾的是在河南、开封都没有涌现出一个足以标领书坛的大师。书法作品多出于官宦之手,且新意不多。如仓景愉、李鹤年等,均未脱颜体规范。他们的行、楷功力是以足扛鼎,但由于追随人后,终未出人头地。此外还有纯阳子、徐炳麟、丁一敬、黎乾等,他们虽欲极力摆脱古人影响,但终因眼界的狭窄和底气的不足,未能获得卓有影响的成就。

(来源:《开封地方文化全书》)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