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党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民俗风情

大相国寺佛乐

发布时间:2017-03-07 来源:《开封地方文化全书》 阅览31次

佛乐又称梵乐或梵呗,不仅是佛教弘扬教法和赞颂佛菩萨等美好事物的一种独具宗教特色的声乐,也是佛事活动中必不可缺的形制,广泛地存在和运用于佛典仪规之中。佛乐缘起于佛教,并同时庄严着佛教且为佛教的弘扬和传播带来了深远的祝福和激励,起到以音乐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提倡音乐在服务佛教教义中的作用。

 

佛乐在中国的传播。佛乐和佛教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白马驮经,佛教传播中华,佛教梵呗也开始在我国流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吸收中国音乐元素,融入民间音乐,最终实现中国化,并达到鼎盛,成为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相传魏曹植赏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深动其心,创作梵曲三千,流传天下,使得梵曲在传播实践中获得重要的重建和发展,对佛乐“改梵为秦”中国化情形也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后世因此尊曹植为中国梵呗的始创者。

 

大相国寺的创立及其佛乐发展状况。大相国寺于北齐天宝六年(555年)创建后,基于寺院崇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传统,伴随佛教的弘传而发展起来的佛乐,也自然与大相国寺的文化建设有着不解之缘。时至今日,单从佛乐曲目的传承来说,由于大相国寺至今仍保存着大量较完整的古乐谱,研究中原佛乐和古代音乐的学者,都必须把大相国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大相国寺佛乐,已成为整个中原传统音乐的典型代表。

 

北宋时期,大相国寺倍受北宋帝王的优礼和崇奉,被北宋王朝钦命为 “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而成为天下首刹。随着大相国寺发展的盛势,大相国寺的佛乐至北宋也达到最隆盛的阶段,在朝廷的大力支持和安排下,大相国寺在寺内专门修建了演奏七弦琴的佛乐专业“剧院”——维摩院,以及在大殿前修建的专供一般游人和香客欣赏佛乐的演奏广场——乐棚,这些其他寺院绝无仅有的专业设施,足以说明寺院佛乐发展的鼎盛及专业。在最大程度上代表着帝王礼仪之乐,也是中原传统音乐最典型的代表。大相国寺佛乐同大相国寺一样随着时代变迁兴衰而兴衰。民国以来到1992年,近70年大相国寺受到冲击,改作他用,佛教活动停止,佛乐同时终止。

 

1992年,大相国寺重新做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千年古刹,迎来中兴,不数年时间,大相国寺焕然一新,宝像庄严、道风盎然,各项佛教建设,都纳入了正常的轨道。2002年,为使大相国寺历史上极富盛名且已近失传的佛乐再度重光,成立了大相国寺佛乐团,开始致力于大相国寺传统佛乐的挖掘整理,并先后聘请十余位国内著名的音乐教授,到寺指导和培训乐僧。至2002年底,大相国寺佛乐团已培养专职乐僧20余人,寺院佛乐文献的整理也取得不少成就,基本上能适应各种场合及各种规模的演奏。2003年,寺院佛乐团开始走出寺院,参加国内外各种重大佛事活动及社会慈善活动的演出,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好评。大相国寺平和、悠扬、沉静、清凉的佛乐,犹如璀璨明珠,光照大地。尤其是2004年应邀赴澳门参加澳门回归祖国5周年的盛大演出,更是以整齐的阵容,恢宏的气势而折服无数观众,为近百家媒体所报道或转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天下注目。

 

大相国寺佛乐的构成。大相国寺佛乐构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但也兼有声情并茂的歌舞,且相互之间密不可分,素有“歌声绕梁,丝管嘹亮,谐妙入神”的赞誉。大相国寺的声乐包括梵呗和劝世曲两种:梵呗,指佛教徒以短偈形式赞唱佛、菩萨的颂歌。劝世曲可看作佛乐中的通俗歌曲,歌词多为高僧和文人所作,内容涉及民族英雄,历史名人,历史事件,民间故事以及二十四孝,三纲五常等传统道德范畴,主要用于僧人作法会时,宣传佛教,教诲世人扬善止恶。

 

大相国寺的器乐在其佛乐中占据重要地位,历史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声乐,这也是大相国寺有别于其他寺院佛乐的根本之处。因为一些大寺院虽有梵呗赞颂,但很少设有能拥有非常多专业器乐的组织。大相国寺却自北宋开国,便以佛乐著称于世,且在朝廷的钦命下,设有庞大的乐队编制,常设乐僧达百余人,鼎盛时有400余人的乐队组合,气势宏大,影响也深远,更加上寺院不仅拥有大量的演奏曲目,还拥有无数专业和业余的“合唱队员”,这是其他寺院所不能比拟的。尤为殊胜的是,大相国寺历来注重乐僧的培养,寺院有专门从事音乐研究的高僧任教,源源不断为寺院培养着音乐人才,几乎类似一所职业的佛乐专科学校,至使寺院佛乐一直传承不息,乐队人才济济,这种其他寺院绝无仅有的情况,自然为世所注目,其演奏的佛乐冠绝天下,令人仰慕不已。

 

大相国寺佛乐使用的乐器。大相国寺乐队在演奏佛乐时,阵容的庞大,运用了大量唐、宋宫廷音乐和古代音乐中使用的、今已失传或近于失传的乐器。乐队一直秉承古代遗制,乐队中从不使用近代才出现的弓弦乐器,只运用了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包含 乐器)和拔弹乐器,乐队基本上是仿唐、宋古制而建立起来的。大相国寺主要运用的乐器有:吹奏乐器。其中包括①横吹,亦即横笛;②文明笛,即古竖笛又称君笛;③角笛,其形一端向上弯曲,顶端渐细而尖,另一端渐粗,呈微喇叭形,吹口在中间偏上处,现已失传。④箫和排箫;箫为竖吹的单支编管,以其形象加为一排编管即为排箫;⑤筹,是为古今中原佛乐中广泛应用的特有乐器,似箫非箫,似笛非笛,为竹制透底的吹管乐器,吹奏时乐僧面部与筹的管身约呈45度倾斜角,故俗称“歪嘴筹”。⑤笙,大相国寺佛乐使用的为17管14簧的园笙。⑥螺,又称法螺、海螺、贝、梵贝,为佛教传统乐器,此外还有埙叶、筚篥、法号等。拔弹乐器,其中包括①琵琶(曲项、四弦)②五弦,即五弦琵琶;③三弦,即三弦琵琶;④阮咸,即以西晋“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命名的琵琶,因该琵琶劲较长,俗称“长脖子阮”⑤箜篌,亦即竖琴;此外乐器还有筝、古琴、瑟等拔弹乐器。打击乐器:大相国寺佛乐运用的打击乐器种类很多,分击革、击金、击石三部分,仅击革中鼓类就达十余种鼓,手鼓、腰鼓、架鼓、羯鼓等应有尽有;击金类不仅包括佛教用的铜钹、饶、铠、引磬、金铎、云锣等传统乐器,还有吊钟、编钟等中国古老乐器;击石类主要以和编钟情况相似的编磬等石乐器为主。另外还有拍板(即檀板或称红牙板)、木鱼等击木乐器。

 

大相国寺的乐队编制。大相国寺佛乐,也因寺院的关系与朝廷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乐队的编制,基本上与唐、宋宫廷的乐队大同小异,寺院乐队吹奏部分和隋唐宫廷音乐中清乐、燕乐、唐世俗乐、宋教坊音乐中使用的乐器基本相同,只是多了“筹”等佛乐专有乐器;拔弹乐器和隋唐宫廷清乐、燕乐相近;打击乐器部分,虽大相国寺佛乐所使用的乐器较多,尤其是木鱼、引磬、铛、铪等佛教专有法器是宫廷音乐所没有的,但偏钟、编磬、振金铎等,却和历代雅乐中用于祭祀的乐器相同,编制也一样。宋以后,中原汉文化遭少数民族文化侵略,由于习俗和文化的不同,宫廷乐器和大相国寺佛乐使用的乐器相同的越来越少,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不过,大相国寺始终坚持自己佛乐队编制的正宗性,坚信自己代表着华夏正音,且乐队编制本身即有金石铿锵的打击乐,又有音色清脆悠扬的吹管乐和拔弹乐,是一种大吸收和大融合的灿烂文化,早以融通了古印度以及西域和中国古代的各种乐器,达到了已令世人仰慕的高度,故千百年来,乐队编制的传统,极少有什么变化,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

 

大相国寺佛乐的速度。佛乐本是佛法与古乐的结合,其终极目标,当然以佛为究竟,是觉悟,是无生涅槃。因此,演奏和聆听佛乐,严肃、清净、安祥、诚实,是为佛乐最显著的特点。大相国寺佛乐在吸收和圆融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及古代音乐的基础上,非常讲究佛乐演奏的速度,这也是修持和弘扬佛法为根本的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大相国寺佛乐,在应对演奏的需求上,有着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随缘化物,应病与药,在一般民间放焰口,祝祷红白之事上,所奏佛乐,大多来自民歌、戏曲、民间器曲等,并加以变奏和哄托,有着热场和起兴的作用,以便吸引听众,达到佛教普度众生的理想,乐曲的演奏速度,故较为欢快,以适应广大群众的欣赏习惯;二是专用于献佛和国家的重大祭祀,这类佛乐,乃心境之光,充满了庄严、开阔及观法入境的宗教意义,追求的是曲行人心,直提自心于道,不见凡事,但见圣容的效果,其演奏速度较为深沉缓慢,且不因世俗的欣赏习惯而改变,着重突出对庄严、感动、信仰、远嘱以及广大和沉静的感悟。这一特征,不独和古代宫廷音乐的大气相吻合,也是大相国寺佛乐传承不息的精华所在。唐、宋以降,大相国寺仍得以为中原传统音乐的代表,且拥有深远的影响力,这种气韵安祥、从容自若的演奏风格,实为其关键所在。

 

大相国寺佛乐团近年活动情况。2002年大相国寺恢复成了佛乐团,经过两年努力挖掘训练,2004年9月20日,佛乐团应邀首次外出,赴贵州省进行演出,当时已有乐僧22名,精心编排了《相国霜钟》、《白马驮经》、《宝鼎赞》等40余个节目。12月4日,佛乐团一行53人赴澳门参加澳门回归五周年庆典活动,演出三天,为澳门观众献上一台精彩的佛乐,令澳门观众打开眼界。2005年5月30日,赴郑州大学进行佛乐和武术表演,高潮迭起,为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同年9月28日,应中央音乐学院和福建厦门南普陀寺邀请,参加了举行的则悟法师荣膺方丈升座庆典暨闽南佛学院八十年院庆。10月28日,应邀参加第三届中、韩佛教音乐研讨会,大相国寺佛乐团40余人与韩国佛乐代表团同台演出。2006年4月25日,在海南三亚南山观音苑广场举行大型佛教心灵音乐晚会,演绎了精彩的佛乐佛曲。来自海峡两岸三地的万余佛教信众参加这一音乐会盛况。作为国内首次举办的大型露天佛教心灵音乐晚会,开启了佛教音乐新的原刨之风。也是两岸三地顶尖梵音艺人的首次全面合作,很多曲目初次与观众见面。同年11月16日至20日,应中韩第四届佛教音乐研讨会主办方邀请,大相国寺佛乐团赴韩国参加佛教音乐研讨会演出。与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及台湾地区的佛乐界和佛教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聆听佛教音乐。

 

2007年3月,开封大相国寺佛乐成功申报为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6日,流落民间多年的《大相国寺手抄密谱》三卷本回到了其诞生地——大相国寺。这套佛乐密谱是由河南省艺术研究院无偿回赠给大相国寺的,是省戏剧工作室(省艺术研究院的前身)1954年从民间音乐工作者手中征集到的,之后一直作为资料保存了四十年,直到1994年才在一次大型音乐集成活动中重见天日。同年11月17日,应邀参加苏州重元寺开光之“净土.梵音.乐人间佛教音乐会”。

 

2008年6月,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8岁老艺人释隆江法师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相国寺梵乐的代表性传承人。

 

2009年1月,开封市大相国寺佛乐研究所成立。同年4月12日,应邀参加第六届中国.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文化节,“盛世佛都•和兴宝相”大型文艺演出。

 

2010年3月10日,参加中国(开封)2010年清明文化节“我们的节日——清明——中华长歌行”央视特别节目录制。18日,参加在淮阳太昊伏羲朝祖庙会举行的首届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同年5月由黄河音像出版社出版,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署、国家宗教局等部门审阅批准的大相国寺皇家佛乐CD音像制品出版发行。同年11月27~28日两天,由深圳聚橙网主办的“皇家佛乐.华夏梵音----大相国寺佛乐团禅境音乐会”分别在东莞文化周末剧场、深圳音乐厅演出。

 

2011年由广东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广东南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佛光文化风网主办的“幸福广东和谐梵乐”,大相国寺佛乐团心灵音乐会于2011年5月13日在中山纪念堂举行。

 

2012年11月6日,在大相国寺举行开放二十周年庆典暨五百罗汉开光法会之际,在大众影院举行了“梵呗音乐会”。

(来源:《开封地方文化全书》)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