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党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民俗风情

开封清明节习俗

发布时间:2017-03-28 来源:《开封市志》 阅览39次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寒食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祭祖扫墓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宋代开封清明节习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之七.清明节》有详细记载。明《如梦录.节令仪纪》记载了明代开封清明节的礼仪活动:"至清明之日,王宗、乡绅、土庶人家,各备香烛纸锭祭品,拜扫上坟添土,轿马车辆载道,男妇携幼盈野,亦有提壶偕友郊外踏青至晚方折柳攀花,桃红柳绿,街如绣。"

清代开封清明活动,康熙间《开封府志》有载:"清明家出上坟,增新土,携性醴拜墓谓之‘扫墓’,絮酒郊游,小儿放风筝,号曰‘踏青'"。

 


放风筝

 

陈雨门《汴京节令摭陈》记述民国时期开封清明活动称:清明节俗称"鬼节",城内居民各带供品,锡箔烧纸,铁锨,上坟添土,名之为"扫墓"。同时各家门口都要插绿柳枝,10岁以下的儿童男的要戴柳条所编的帽圈,女的也以柳枝插之鬓发或缀花辫稍。

 


拜谒焦裕禄陵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明节习俗如“扫墓”等仍在沿习外,又有了新的内容。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开封同全国一样掀起全民植树热潮,经过年复一年的努力,昔日风沙迷漫,黄沙围门晨不开的景象已为之改观。城郊绿化,锁风沙已取得显著成绩,旧貌换新颜。另一新的内容,就是开展全民性祭扫革命烈士陵园的盛大活动。清明期间,全市各学校学生、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工人、农民、机关干部、职工、驻军指战员以及居民,有组织、有秩序的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地到烈士陵园,面向烈士纪念碑肃立默哀,缅怀先烈,激励后人。此举业已经常化、制度化,蔚为社会主义新风尚。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