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书》曰:“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小暑,暑气至此尚未极也。”小暑之名,意谓炎热初伏,虽未及大暑之酷热,然热浪已如细密的琴弦拨动天地。此时熏风挟着草木焦香,蝉鸣撕开暑气帷幕,荷花撑开粉白罗伞,宋代词人笔下的盛夏,在蒸腾的热浪里酿出百味人间。
【竹影觅清凉】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小暑的暑气在东坡笔下化作流动的清凉。远山如黛,竹影婆娑,蝉鸣撕开凝滞的空气,红蕖幽香随水波荡漾。词人拄杖漫步,忽见白鸟掠过天际,忽闻草木呼吸起伏。最妙是夜雨殷勤,浇熄暑气,赠予人间浮生半日闲凉。宋代文人深谙炎天之道,以竹影为帘,以荷香为佩,在酷热里修得一颗清凉心。
【稻香兆丰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小暑的夜是稼轩词里的丰收交响。稻花暗涌清香,蛙鸣编织夜曲,清风与明月共舞于枝头。忽有疏雨掠过山前,惊起星子点点,词人却在溪桥转角遇见旧时茅店。这恰似农人期盼甘霖的惊喜——白日里骄阳炙烤大地,入夜后雷雨润泽禾苗,暑热与雨水共同酝酿着秋日的丰饶。
【心静自然凉】
《夏夜追凉》
宋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暑气昼夜不息,蝉蜕空悬枝头,然月明如练,竹影筛碎一地银光。虫鸣深处,似有若无的微凉自心底泛起,原是心静自然凉。宋代文人将小暑置于光阴的经纬中审视,酷热是天地对生命的淬炼,而真正的清凉,永远生长在心灵的绿荫里。
当汴京城的冰井务开始启用藏冰,小暑节气在宋词里完成了对生命的深情叩问。它既有“殷勤昨夜三更雨”的惊喜,也有“时有微凉不是风”的顿悟;既描绘“照水红蕖细细香”的热烈,又沉淀“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期盼。这些流淌在暑气中的词句,像荷叶托起的晨露,既折射着骄阳的光芒,又浸润着生命的清凉,在炎天酷暑里,为人间留存一片诗意的荫凉。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