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词里的二十四节气:秋分
发布时间:2025-09-23
来源:开封党史方志网 www.kfdsw.com

暑热已退,寒意未至,渐起的秋风提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秋分节气。早在几千年前,汉代董仲舒便在《春秋繁露》中指出“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除昼夜等长的自然特征,秋分还标志着中华大地已经进入稻谷飘香、蟹肥菊黄、踏秋赏景、登高望远的最佳时节。
【林叶辞枝,昼夜均长】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
强至
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
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来酝蚁消。
候早初逢旬甫浃,月圆前距望非遥。
如今昼夜均长短,占录无劳史姓谯。
古人常以五行配四季,秋属金,故此诗首句称“金气”。秋风乍起,天色澄清,秋虫声切,树叶飘然欲落,诗人寥寥几笔,便将秋分的季节特征清晰勾勒,渲染出秋日特有的清冷与萧疏之美。因秋分与中秋相隔不远,古人常在秋分便进行拜月仪式,所以诗人在颈联中展望下一次月圆,即中秋之夜,祈愿月圆人团圆。尾联则点出秋分昼夜等长的特征已格外清晰,不必劳烦史官再进行占卜,蕴含着宋代士人的“格物”精神与自然哲思。 【秋期过半,桂子飘香】点绛唇
谢逸
十里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在谢逸的笔下,秋分依旧是如此静谧浪漫。风清露冷,银蟾光满,桂子飘香,仙乐入耳,词人从触觉、视觉、嗅觉、听觉四重感官抒写个人的秋夜之感。下片更由眼前之景转向天上宫阙,想象着仙人素衣宽袍,月宫仙乐绕梁的场景,为本词增添几分“何似在人间”的仙气,意境空灵淡雅,飘逸脱俗。
秋分,既是秋收、秋耕、秋种的劳作时令,也是五谷丰登,欢庆丰收的时节。该庆祝传统古已有之,称之为“秋社”,秋社设置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这天,古人宴聚畅饮、制作社饭,击鼓奏乐,共祀土地神。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为这一节气增添几分时代的新色彩。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封会场活动在市产城融合示范区西姜寨镇举行,这一古老的节日再度奏响欢歌,人们欢聚一堂,品尝优质的农产品,感受乡村的野趣,深度体验传统农耕文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