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历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村镇记忆

开封府文庙棂星门

发布时间:2017-03-28 来源:开封党史方志网 www.kfdsw.com

开封府文庙棂星门位于开封市文庙街。开封府文庙最早是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的汴梁路学,是利用北宋太学的旧址改建的。明永乐五年(1407年),称开封府儒学,移建于丽景门(宋门)内西北(今铁娘娘庙胡同)。明末城淹,文庙淤于地下。

清顺治九年(1652年),知府朱之瑶迁移至今址,并“建左庙右学”。所谓左庙右学,庙即文庙,学即庙西的儒学,又称学宫。又据《开封府志》载:“庙中大成殿七楹,东西庑各七楹,戟门三楹,棂星门三楹,外为泮池。左右建圣域贤关二坊,名宦乡贤二祠,在戟门外东西各三楹,启圣祠三楹。在文庙后,庙西为儒学大门、仪门各三楹,明伦堂五楹,千秋道脉坊一座。后建尊经阁东西旁房各九楹,儒学教授宅一处。在文庙东,前堂三楹,后堂三楹。康熙十一年,巡抚郎廷相,二十三年巡抚王日藻重修。”规模宏大,由此可见。文庙是清代河南省的教育中心,最高学府,建筑严整,规模宏伟。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庙学俱毁,仅存文庙棂星门一座及学宫康熙御笔碑六通。

现存开封府文庙棂星门为木质牌楼,三间三开,各有斗拱五朵,朱门绿琉璃瓦,飞檐脊兽。中门高9米,两掖门稍低,各门正脊,左右鸱尾,垂脊挑角。四根通天柱,柱头各有琉璃套兽昂首向天,俗名通天吼。大门两侧为红色闪墙,形成一开阔地带,门前石狮一对,雄伟壮观。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应河南巡抚顾汧的请求,亲自题写六方匾额,颁赐于河南巡抚顾汧,除将御赐笔墨制成匾,悬挂于各个应悬之庙寺,还将其刻成六方石碑,置于学宫。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决口,学宫颓倾,仅存残墙一段,系学宫后墙,其上镶嵌康熙御碑六通。1997年移至棂星门后,改建成碑廊保护。六方石刻皆康熙亲书,字体浑厚疏朗,行笔遒劲,气势磅礴,乃书法艺术之珍品。其内容分别是:“功存河洛”(匾悬挂于禹王台),长3.04米,高0.88米;“昌明仁义”(匾悬挂于孟子游梁祠),长3.05米;“嵩高峻极”(匾悬挂于登封中岳庙),长3.19米;“灵渎安澜”(匾悬挂于桐柏县淮渎庙),长3.04米,高0.95米;“沇济灵源”(匾悬挂于济源济渎庙渊德殿),长3.60米。除此之外,还有一首五言诗碑,字迹已模糊不清。

2006年6月,开封府文庙棂星门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豫公网安备41021102000060号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