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钟现在是个地名,存在于开封人的话语中;四面钟曾经是个亭子,存活于开封人的记忆中。
当在汴京公园看到那座四面钟时,笔者心生感慨,叹世事无常、光阴不再。这座四面钟已经满目沧桑,成为文物,凝固成一道风景。这座四面钟古色古香,水泥刻花,造型优美,顶部宛如一个设计优美的帽子,西方风格的花草图案和代表中国的红星图案,十分对称,全国罕见。其上原刻有我市书法前辈高丽虹的墨宝“大河奔流”四个字,现在上面有“车马靠右行驶”字样。
开封著名作家王不天老师和赵中森老师说,汴京公园的四面钟原先放在鼓楼。开封曾经有几座四面钟,他们当年都见过。现存汴京公园那座关于四面钟的文物保护碑文上写道:“民国时期,在开封城内原有三座‘岗亭四面钟’(简称四面钟),分别位于今行宫角、东西大街交会处及鼓楼广场。”开封四面钟建于民国时期,是当时开封主要干道的城市公共建筑。
1907年,法国汉学家爱德华沙畹拍了一张开封鼓楼的照片,从照片上看,那时鼓楼上面并没有钟楼。由此可见,最迟至民国早期,鼓楼上面才增设了钟楼。后来,又拆除了两边的店铺,开始形成一个小广场。1928年,冯玉祥二次主豫时,他将第一层楼改为“中山图书馆”,上层改为“消防队”和“新闻联合会”,并在鼓楼顶端增加欧式建筑方塔,四面装有巨型自动钟,为全市报时之用。同时,又在今行宫角等处修建了岗亭四面钟,是当时城市干道路口指挥交通及向市民报时的公共设施。这几座西洋式的交通指挥岗亭,四面有钟,又有红绿灯,起计时和交通信号灯双重作用。那时,交通指挥岗亭还很少见,开封是全省第一家。
现存汴京公园的四面钟是曾经放在鼓楼广场的那座,那么,其他两座四面钟是什么样呢?笔者见到了一张在日军侵占开封时期发行的明信片,上面清楚地显示了行宫角的那座四面钟,依稀可辨东面的鼓楼。行宫角的四面钟与鼓楼的四面钟大有不同。主要区别:一是亭子不同,行宫角的是四面,鼓楼的是八角;二是亭子上面的结构不同,行宫角的上面有弧度,鼓楼的直接就是上下坐在一起,缺少变化;三是行宫角的有红绿灯,鼓楼的经过笔者考察没有;四是行宫角的亭盖有层次,无论是弧度还是纹理都比现鼓楼的美观;五是岗亭中柱一个有字,一个无字却有阴刻的条形饰纹等。
东西大街交会处的四面钟笔者问过多人,始终没找到照片资料。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在旧货市场一个民间收藏家李先生手里见到这座四面钟的一张照片。据他讲,这张照片是日军一个士兵拍的。天津一个留日学生前几年在日本的“跳蚤市场”淘到一本相册,发现里面有不少中国的街道和建筑照片。于是就买下带回国内,并把照片挂在网上拍卖。李先生一看里面有开封民国时期的照片,于是就成功交易。笔者在照片上看到,一名伪军正在东西大街交会处的那座四面钟上面执勤。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因为交通不便等原因,市里决定将这3座四面钟限期拆除。拆除的任务下达给余丙寅先生当时所在的路灯管理所,余先生担心这3座有点年头的四面钟一旦损坏,将永远无法修复。他通过私人关系,将鼓楼广场那座保存较好的岗亭四面钟用吊车搬迁到汴京公园内存放。现在唯一可以见到的四面钟实物就是原先鼓楼广场那座,成了古城记忆的实物。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