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省教育厅据1921年省议会决议,在冯玉祥的支持下将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改办为中州大学。由张鸿烈任校长,李敬斋任校务主任,冯友兰、曹理卿分别任文、理两科主任。
1923年,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易名为中州大学
1927年6月,中州大学、法政专门学校、农业专门学校合并,设立国立中山大学。同年7月,更名为河南中山大学。
1930年9月,河南中山大学改称省立河南大学。1938年春,河南大学在校长刘季洪的主持下,迁离开封,农、医学院随省府迁镇平,文、理、法学院及校本部迁鸡公山。
1945年3月,学校再迁陕西。文、理、农三院在宝鸡石羊庙、卧龙寺等地复课,医学院在汉中,并分出一部分迁至渭河南岸的姬家店。8月日本投降,河南大学于同年底迁回开封。
河南大学流亡8年,师生艰苦奋斗,招新生、送毕业生,并未中断,教学质量力求上乘,使青年学生翘首向往。1943年招生120名,报名者竟达3000人。
在开封复校的河南大学规模空前,校址分为4处,占地2000亩。校本部及文、理、法、医等院设于铁塔前原校舍,工院设于干河沿东,河大农学院实习场和农学院设于繁塔寺和干河沿,医学院附设的产科学校和医院设于寺后街。其中工学院成立于1946年夏,同年底黄河流域工程专科学校并入河南大学工学院。
1948年时的国立河南大学校门
1948年6月,解放军第一次解放开封,河南大学有200多名学生和教授嵇文甫等70余人随军到豫西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在开封第二次解放前夕,校长姚从吾奉命将河大搬迁苏州,一些教授转到其他大学。1949年江南解放后,河南省人民政府派员赴苏州接河南大学师生重返开封。
开封党史方志